好礼知时节。
中秋节前夕(9.20),我们的东莞设计群总监张白杨同志,为金燕达观的小燕子们送来了一份满满的干货大礼包。
白杨同志,在设计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十五载,并将这些年的工作感悟浓缩在短短的几小时里,分享给在座的各位。
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笔记重点:
语言是情感化的,但不如图像直接,这也是视觉赋予我们的意义。
定位是一个语言概念,是钉子,将定位这个钉子钉入消费者心智的工具就是视觉锤。——艾·里斯
如何找到一个创意点,也即如何找到一个视觉锤?通过策略语言和文案语言,怎样转换成视觉的符号,这是设计师在作业过程中的一个思路。
如何找到视觉锤?需要关注两个问题:
1、 设计要积极参与团队的文案策略推导
一个团队里有客服、文案、策略、美术,四方协作。设计师的很多创意来源于团队的伙伴。创意前期需要各方沟通,创意是各方达成一定共识的情况之下产出的结果。
但是,现在的工作模式是脱节的。在项目的创意前期讨论阶段,设计往往缺席,不参与前期的创意推导,AE收集信息,与客户沟通需求,然后交到设计师,三方作业。很多时候,团队帮助设计解决一部分,同时设计自己解决一部分,但是问题的解决是在达成一定的共识之下的。
好的文案能给设计带来足够多的想法。设计师应该与文案保持较多的沟通,不能只靠电脑里的那几张参考图解决创意。设计师要积极参与到文案策略的推导环节中,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文字语言想要表达的需求,更加准确地用视觉语言表达出来。
2、 右脑发散,左脑整理
就个人而言,大脑里同样有一个团队在工作。左脑是偏理性的,语言就是有逻辑性的,而右脑偏图像性的。
设计在做稿的时候,往往是靠左脑思考,但应该靠右脑去工作。作业流程应该是这样的:右脑先把图像和创意点发散出来,再通过左脑去整理输出这些东西,然后做一个判断。
受众看到的是项目的一整套内容,虽然由不同的人完成的,但它能保持一定的调性,每个人都能在同一个作品中找到属于自己创作的影子。
如何把文案的语言转化成设计的语言?需要聚焦,把锤子的力量敲在点上。
设计是一个从加法到减法的过程。前期可以有很多想法,做很多加法,到后面经过筛选的过程,要表达什么,要提交什么创意点,符号或者故事,把它表达清楚就可以了。
第一个是提取关键词。前期关键词的提炼,需要参与到团队的推导环节,听听客户的诉求是什么,要讲什么事情。通过一些元素来表达什么情感、诉求,这才是设计师经营画面最需要关心的。
第二个是IP符号人格化、情感化。想一想设计元素,如何把IP人格化,不要把它当成是没有生命的,要赋予它一定的情感。根据客户的诉求,设计要结合恰当的画面调性来延伸它。IP符号人格化、情感化的意义在于,就算把作品的LOGO去掉,大众还能理解这是什么项目。
最后是表现风格,即表达的技法。结合文案想要表达的东西,再融入到自己的设计语言里,这也是设计语言所谓的创意所在。很多时候文案和策略已经帮助设计解决了语言创意的问题,那设计需要解决的就是图像的创意问题。这个时候可以找参考,但不能只是去优化一些视觉符号,要有自己的吸收。
VI的运用,首先要摸透场景属性是什么,然后对位的贴图应该是什么样的。通过场景的再造去表达项目属性,把符号化的东西植入进来,这才是一个准确的方式。
有时,消费者在接触项目之前,并没有看过户外广告和单张,而需要通过现场的场景去感受项目的调性,而VI在场景营造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。
推广的画面如果做的不好看,可以销毁重做,但是VI不可以。VI会伴随着项目的立项到结束,以及后期消费者的体验,它是一直存在的,甚至伴随项目几十年。所以,设计师必须用心经营VI,要在一开场的时候就赋予它情感,带有设计师希望表达的东西。
现场花絮